英語興趣小組總結
秦樹聲,河南固始人,神童,六歲就能全部背誦四書五經,二十六歲成進士,授工部主事,歷仕至廣東提學使。入民國,不仕,以學者終。
秦樹聲
作者:譚伯牛nbsp;nbsp;
秦樹聲,河南固始人,神童,六歲就能全部背誦四書五經,二十六歲成進士,授工部主事,歷仕至廣東提學使。入民國,不仕,以學者終。
樹聲不善社交,開口就得罪人。民國第五任總統徐世昌,遍請在京各界賢達,“謙詞求教”,來賓多說套話,言不及義,樹聲說了一句:“公不作總統亦佳。”總統再請諸位欣賞蘇軾的法書真跡,樹聲不瞧一眼,總統問咋了,他反問:“東坡知書乎?”最后,總統向來賓贈送詩集,大家紛紛說好詩,惟樹聲評曰,這事兒你不懂,少提(“公無能,毋語此”)。總統忍不住,反唇相譏,說,我這不行那不行,幸虧有一樣還行,那就是做官比你行。堂堂總統被人罵到耍無賴,可憐。
不僅對高官貴人不客氣,對任何人他都不客氣。與人談藝,他放地圖炮,說:“大江以南,無一個能提筆為文者,湘綺(王闿運號)可算半個。”江南歷來為人文奧區,竟被一棍橫掃,這還怎么交朋友?但樹聲對自己的文藝水平是這么評價的:“散文不俗不亂而已,駢文則突過六朝”,至于書法,則是“虞(世南)、褚(遂良)伏吾腕底”。對此,無可置評,只能默淚。
不過,他也不是十項全能。一日,與夏孫桐、繆荃孫飲酒,二人是詞壇名宿,看不慣他高調,問:“能以詞賭酒乎”?作詞是樹聲的弱項,但大概喝高了,他竟說能———可見酒量也是弱項。夏、繆一聽,高興,訂了幾個題目;兩位高手很快交卷,再看樹聲,呆坐席上,遲遲不動筆,最終交了白卷。于是,“大受譙譏,苦無辭以對”。然而,事兒還沒完。次日天不亮,通宵創作“形神慘澹”的樹聲,敲開夏宅的門,手持詞箋,連說請教正。孫桐“嘆服”,云,“有一不能何害?”竟如此嘔心瀝血,不惜身體,以后誰敢逗你玩兒?
或以為這是名心作祟,那看看他在清朝做官是如何說話的。光緒末,他從工部外放為云南知府,臨行須向帝后請訓。這種場合,有問有答,講幾句套話就過去了。譬如,太后問你是否經常去署里辦公,你答是,幾分鐘后就可以答完走人。樹聲不然。太后問:“爾常到署中?”他的回答是:“不常到。”那么太后就要追問為什么不去上班了,答曰:“無事可辦。”太后再問,你這是個別情況呢,還是部中人員都這樣,答:“(部領導也)不常到署,皆無事可辦。”
聽到這個答案,太后必將質詢軍機大臣,軍機處必將找來工部的尚書、侍郎,而尚、侍必能準備好一番說辭,發明“不常到署”的道理,駁斥“無事可辦”的謠言;軍機處經其勾兌,則回奏時必能將這番話說得更有水平,讓老佛爺相信此事不過是小干部經驗不豐富,認識不正確;而太后年事已高,不耐忽悠,終將點點頭,忘了這茬,同時,軍機處也將盡速辦理樹聲的調任。如此不成熟的同志實在不適合留在中央。
清末史說的其它文章
同治大婚目擊記:英國記者報道皇帝婚禮
對于同治大婚,當時外國人極感興趣。英國《倫敦新聞畫報》特別邀約英國人威廉·辛普森作為通訊員,提供..
魯迅為何罵梁實秋是"資本家的乏走狗"
魯迅明罵梁實秋,言外之意是說,我們還是在文藝批評的范圍內進行論戰,你梁實秋不要把這件事情政治化,..
胡適隨蔣介石赴臺為何會將兒子留在大陸
據鄧廣銘回憶:“當時胡思杜不愿意隨胡適南飛,他剛從美國回北平不久,對國內這幾年的情況不熟悉。他..